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表面张力实验、接触角实验分析抑尘试剂对煤的润湿结果
> 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长对除草剂溶液表面张力、喷雾雾滴粒径的影响(三)
> 温度、截断半径、模拟分子数对水汽液界面特性的影响规律(二)
> 基于LB膜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覆层羟基磷灰石的新方法——摘要、材料与方法
> 表面张力和重力驱动下液态钎料填充焊缝流动模型构建及效果评估(一)
> 裂缝性水封气藏解封过程中润湿反转剂浓度、气水界面张力变化(四)
> Delta-8食用餐食后人体内十二指肠液的组成及性质——摘要、介绍、材料和方法
> 海洋环境表面活性物质来源及对海洋飞沫气溶胶数浓度、粒径分布、理化性质的影响(二)
> 新设计的拼接式固相萃取柱完美解决萃取柱出现空气栓塞问题
> 低分子热塑性树脂体系CBT500/DBTL的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联性(一)
推荐新闻Info
-
> 多功能膜材研发:界面张力已成为整套工艺链协同下动态演化的核心控制点
> 不同类型的聚醚类非离子破乳剂对PPG-稀释原油界面膜性质的影响(下)
> 不同类型的聚醚类非离子破乳剂对PPG-稀释原油界面膜性质的影响(上)
> 表面张力、XPS试验研究DDA或TPA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机理——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
> 表面张力、XPS试验研究DDA或TPA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机理——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 超微量天平应用于珊瑚锶-钙温度计的研究
> 90%实验室不知道:表面张力仪读数误差的隐秘来源与终极解决方案
> 基于LB膜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覆层羟基磷灰石的新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
> 基于LB膜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覆层羟基磷灰石的新方法——摘要、材料与方法
> 离子组成、pH值对纳米SiO2/SDS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三)
基于天然植物油的酰胺胺氧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表面性质——结论、致谢!
来源:上海谓载 浏览 1627 次 发布时间:2021-10-11
四、结论
总之,一对新型的氧化胺表面活性剂,蓖麻油酰胺氧化胺和 棉籽油酰胺氧化胺,由天然原料设计合成 植物油,既环保又便宜。 两个自然而然的 脂肪油氧化胺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 研究也有 表明蓖麻油氧化胺和棉籽油氧化胺表现出强 与工业中使用的几种氧化胺相比,乳化能力 日常生活。
致谢
衷心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中国基金会(21676003、21376008和21203005),转化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 (PXM2016_014213_000028),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北京市教委(KZ201510011010)。
参考
[1] Liu, H. Q., Hu, J., Xu, B. C., Zhao, T. T., Shi, G. Y. and Zhang, G. J. (2016) J Surfactants Deterg, 19: 673-680.
[2] Lu, Y. H. (1996)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 Cosmetics, 06: 23-27. 11
[3]Mercedes, F. S., Encarnación, J., Alejandro, F. A., Francisco, R. and Manuela, L. (2014) J Surfactants Deterg, 17:1161-1168.
[4] Zhang, W., Zhang, G. C., Wang, Y. and Song, K. F. (2016)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 Cosmetics, 04: 200-203.
[5] Curbelofds, Santanna, V.C. and Netoel, B. (2007) J Colloids Surf A, 293: 1-4.
[6] Kakehashi, R., Tokai, N. and Yamamura, S. (2012) Chemistry Letters, 40: 1050- 1051.
[7]Singh, S. K., Bajpai, M. and Tyagi, V. K. (2006) J Oleo Sci, 55: 99-119.
[8] Fang, L. D., Xia, X. Y., Lei, X. Y., Xu, H. F. and Wang, J. Z. (2010) Detergent & Cosmetics, 05: 22-24.
[9] Hou, L. Y., Zhang, H. N., Chen, H., Xia, Q. B., Huang, D. Y., Meng, L. and Liu, X. F. (2014) J Surfactants Deterg,17: 403-408.
[10] Liu, Q. G., Liu, J. L. and Huang, Q. R. (2012) Detergent & Cosmetics, 05: 28-31.
[11] Liu, H. Q., Li, F., Xu, B. C., Zhang, G. J., Han, F., Zhou, Y. W., Xin, X. L. and Xu, B. (2012). J Surfactants Deterg, 15: 709-713.
[12] Fang, L. D., Guo, X. and Fang, H. J. (2015) Detergent & Cosmetics, 03: 22-24.
[13] Xu, Q., Wang, L.Y. and Xing, F. L. (2011) J Surfactants Deterg. 14: 85-90.
[14] Qiao, W., Zheng, Z., Peng, H. and Shi, L. (2012) Tenside Surfactant and Detergent, 49: 161-166.
基于天然植物油的酰胺胺氧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表面性质——摘要、介绍
基于天然植物油的酰胺胺氧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表面性质——实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