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10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泡沫的产生和测试(二)
> 不同水解时间的Protamex酶对玉米谷蛋白表面张力、泡沫、理化性质等的影响(一)
> 列举几个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表面张力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
> 多频超声波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变压器油界面张力预测模型(二)
> 临界表面张力、喷雾距离等对成熟期烟草农药雾滴附着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与讨论、结论
> 两亲性纳米凝胶ANGs的亲水性与乳液稳定性和相转变行为之间的定量关系
>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碳纤维CNFs在水性体系中分散性的影响(一)
> 采空区CO2地层水系统的界面张力(IFT)影响规律
> 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熔池的形成与演变受哪些因素影响?
> 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表面张力的要求
推荐新闻Info
-
> 高盐低渗油藏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多段塞调驱机理与应用效果(三)
> 高盐低渗油藏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多段塞调驱机理与应用效果(二)
> 高盐低渗油藏中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多段塞调驱机理与应用效果(一)
> 钠钾离子浓度对矿井水和纯水表面张力、喷雾雾化特性的影响(三)
> 钠钾离子浓度对矿井水和纯水表面张力、喷雾雾化特性的影响(二)
> 钠钾离子浓度对矿井水和纯水表面张力、喷雾雾化特性的影响(一)
> Layzer模型与Zufiria模型研究界面张力对Rayleigh-Taylor气泡不稳定性的影响
> 深过冷Ni-15%Sn合金熔体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与应用前景
> 表面张力在微孔曝气法制备微气泡中的核心作用——基于实验研究的深度解析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三)
新水性丙烯酸乳液原胶(水性压敏胶)配方、制备步骤及优势
来源:滁州都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滁州聚研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1571 次 发布时间:2024-10-11
目前,医用压敏胶主要以油性压敏胶为主,随着环保和健康的要求,水性压敏胶的需求越来越大。水性压敏胶一般由乳胶原液和增粘乳液构成,现有的乳胶原液中乳化剂和助剂均为小分子,且不参与反应,后期涂布成膜后一直留在胶带当中,在与皮肤接触后很容易迁移,皮肤容易发生过敏、红肿的问题。
新研发的水性丙烯酸乳液原胶可用于制备水性压敏胶,可大大减少小分子助剂迁移导致过敏、红肿的问题。
一种水性丙烯酸乳液原胶,包括以下重量份各组分制备而成:去离子水40.0-50.0份,乳化剂0.5-2.2份,丙烯酸丁酯40.0-60.0份,丙烯酸甲酯5.0-10.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5.0份,丙烯酸羟乙酯1.0-2.0份,丙烯酸β-羧乙基酯0.5-1.5份,硫醇0.01-0.05份,引发剂(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钠)0.1-1.0份,氧化还原剂(过氧化叔丁基、甲醛次硫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中任一种)0.01-0.05份,碳酸氢钠0.01-0.05份,氨水3.0-5.0份和低表面张力溶剂4.0-7.0份;所述乳化剂为SR-10和/或ER-20;所述低表面张力溶剂为乙醇或异丙醇。
水性丙烯酸乳液原胶的制备步骤:
步骤一.向容器A内加入部分去离子水,搅拌条件下加入乳化剂,高速分散20-40min后,再加入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β-羧乙基酯和硫醇,继续高速分散20-40min形成预乳液(高速分散时转速为300rp);
步骤二.取步骤一制备的预乳液重量的2%-5%作为种子,与剩余去离子水和碳酸氢钠一起加入容器B内,升温至80-83℃,再向容器B内加入部分引发剂;同时将剩余引发剂加入容器A内的预乳液中;
步骤三.容器B内有明显蓝光判定引发成功,此时,保持容器B内温度不变,开始将容器A内混有引发剂的预乳液向容器内滴加,滴加时间控制在3-4h;滴加完毕后,保温1h;保温结束后,降温至70-75℃,加入氧化还原剂去除残留单体并保温30min;
步骤四.保温结束后,降温到50℃以下,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7-8,并加入低表面张力溶剂,搅拌5.0-10.0min后,使用目数为300目的尼龙滤网过滤后即得乳液原胶。
实例操作:
在四口烧瓶A中加入20.0份去离子水、开动搅拌后,再加入乳化剂SR-10 0.5份,300rpm高速分散30min后,再加入单体45.0份丙烯酸丁酯、6.0份丙烯酸甲酯、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丙烯酸羟乙酯、1.5份丙烯酸β-羧乙基酯和0.03份硫醇,继续高速分散30min后形成粘稠的预乳液。四口烧瓶B,加入20.0份去离子水和0.02份碳酸氢钠,取上述预乳液的3%作为种子加入烧瓶中,升至80℃,加入部分0.2份引发剂过硫酸铵,同时在预乳液中加入0.3份引发剂过硫酸铵。瓶内有明显蓝光,引发成功后3min,开始滴加预乳液,滴加时间控制在4h,滴加完毕后,保温1h,保温结束后,降温至72℃,加入0.02份氧化还原剂过氧化叔丁基,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降温到50℃以下,加入3.0份氨水调节pH值至7并加入低表面张力溶剂乙醇4.0份。搅拌10min后,使用300目尼龙滤网过滤后即可得到乳液原胶S-1。
小结
此技术优势
1、乳液原胶的制备采用反应型乳化剂,可参与反应,避免小分子析出;通过后段加入低表面张力的溶剂来提高乳液润湿性,无需加入小分子润湿剂;通过种子比例的调整和氨水比例的调整来控制粘度,无需加入小分子的增稠剂;从而减少了小分子助剂迁移导致过敏和红肿等问题;
2、通过合理的单体配比,并引入丙烯酸β-羧乙基酯的特殊丙烯酸类单体,大大提高了压敏胶的剥离力和粘接力;
3、压敏胶的制备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增粘乳液,一般的增粘乳液颜色呈黄褐色导致胶带外观也会偏黄,且加入后虽然可以提高剥离力但是初粘力降低很明显,本发明选择的增粘乳液颜色浅,制备的压敏胶外观无明显色相,且对初粘力没有明显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