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激光钎涂金刚石的涂层形成与表面张力有何关系(一)
> 表面张力估算法测定29种常见低芳浅色矿物油的溶解度参数——结果与讨论、结论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三)
> 界面张力仪测量方法与标准
> 不同酸值、分子结构对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活性的影响(一)
> 沥青质及其亚组分与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降低IFT中的协同机理(一)
> 影响铝粒进入钢液程度排序:渣铝界面张力>钢铝界面张力>钢渣界面张力
> 水的表面张力是多少?影响因素有哪些?
>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明胶溶液荷电量与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一)
> 腰果酚醛树脂嵌段聚醚破乳剂表面/界面性能、油滴破裂速率常数测定(二)
推荐新闻Info
-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三)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二)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表面张力及对L-薄荷醇的缓释作用(一)
> 超微量天平比普通电子天平“好”在哪?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四)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三)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二)
> 界面张力仪评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机制、应用潜力(一)
> LB膜分析仪证明SP-B在肺表面活性物质三维结构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 新型多功能解堵体系-单相酸体系乳化、界面张力测定及现场应用效果(二)
微流控器件结构对水/水微囊形成过程、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二)
来源: 浏览 1032 次 发布时间:2025-02-28
1.2实验过程
1.2.1同轴玻璃管微流控器件的制备
通过拉伸仪将内径0.55 mm、外径0.96 mm的圆柱形玻璃管和内径1.00 mm、外径1.40 mm的圆柱形玻璃管一端拉伸成锥状,并利用砂纸将锥状管口分别打磨至300和600μm.管口尺寸通过体显微镜进行精确测量。然后将外径0.96 mm的玻璃管(内管)插入内径1.00 mm的玻璃管(外管),分别制备内管管口内缩300μm、内/外管管口平齐、内管管口伸出300μm、内管管口内缩300μm外管管口不拉伸的同轴微流控器件,最后通过AB胶环氧树脂固定。
1.2.2微流控器件制备水/水微囊
内/外相各成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内相为0.2%黄原胶(增稠剂、稳定剂)、0.1%透明质酸钠(保湿剂)、2%普鲁兰多糖(抗氧化剂)、5%甘油(保湿剂)的水溶液(以下简称黄原胶水溶液),由内管注入微流控器件;外相为1%海藻酸钠(包材,可被钙离子交联形成稳定囊壁)、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由外管注入微流控器件。内相在外相的剪切下形成液滴,同时外相在重力作用下脱离管口生成水包水的水/水微囊,并进一步通过接收池(质量分数为5%氯化钙水溶液)中的钙离子交联海藻酸钠水凝胶网络,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为了便于观察水/水微囊的特征,采用黄色染色剂对内相进行染色。通过系统改变内相流速和外相流速,研究微流控器件结构对水/水微囊成型的影响,最终确定水/水微囊的制备相图。
1.2.3流速对水/水微囊制备的影响
内管管口内缩300μm的同轴微流控器件制备水/水微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若无特别说明,后续均采用该种设计。保持外相流速不变,研究内相流速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影响。然后保持内相流速不变,研究外相流速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影响。水/水微囊的直径和壁厚通过随机选取100颗微囊进行测量计算得到。内相流速为40 mL/h,外相流速为20 mL/h,制备得到的水/水微囊具有较薄的壁厚,若无特别说明,后续均采用该内相/外相流速。
1.2.4水/水微囊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几何模型,使用ANSYS Workbench完成网格划分和模拟过程。模拟器件参数与实验器件参数保持一致,即内管外径0.96μm、内径0.55 mm、管口300μm,外管外径1.40 mm、内径1.00 mm、管口600μm,内管管口内缩300μm.由于同轴微流控器件通道结构具有轴对称性,将模型简化为二维模型。模型总体尺寸为20 mm×5.4 mm,包括上方微通道结构和下方20 mm长的空气域。微通道结构和内外相采用非结构化四边形网格划分。几何模型分别设置20,25,30,35,40和45μm等6种网格尺寸对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检验,最后选取网格尺寸为30μm,对应微囊直径为2.756 mm.内相和外相进口为速度型入口,出口为压力型出口,壁面为静止无滑移的疏水表面。初始化后,内相充满内通道,外相充满外通道。流动模型设置为层流模型,瞬态求解过程中的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残差收敛精度为10‒5,时间步长为10‒4 s.数值模拟研究两相流速、界面张力及两相黏度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影响时,模拟采用的温度为25℃,操作压力为0 Pa,外相/空气界面张力为30 mN/m,内相/外相界面张力为0.5 mN/m,内相0.2%黄原胶水溶液密度为1200 kg/m3,黏度为0.48 Pa·s,外相1.0%海藻酸钠水溶液密度为1135 kg/m3,黏度为0.30 Pa·s,空气密度为1.225 kg/m3,黏度为1.79×10‒5 Pa·s.
1.2.5水/水微囊的pH响应和可控释放
分别用HCl溶液和柠檬酸钠调节溶液pH为1.0或8.0,静置观察水/水微囊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随时间的变化。
1.2.6平行放大微流控器件的设计和水/水微囊的高通量制备
首先通过微通道流动阻力分析,设计平行放大10通道微流控器件,微流控器件内相主管道直径4.0 mm,内相分管道直径0.5 mm,外相主管道直径3.5 mm,外相分管道直径1.2 mm.然后通过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微流控器件模型。最后通过光固化3D打印机直接打印微流控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