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离子组成、pH值对纳米SiO2/SDS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二)
> 咪唑类离子液体对不同煤尘润湿性能的影响规律(下)
> 香兰素基聚氧乙烯醚动态表面张力测定及在气/液界面的吸附行为研究(一)
> 手机实验软件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VS传统实验效果比较
> Langmuir槽法研究不同电性Gemini表面活性剂对界面吸附膜性质的影响(二)
>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扩张流变学
> 基于超微量天平对沉积质量的精确测量,制备纳尺度的铜薄膜
> 矿井瓦斯防治: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泡沫特性及对甲烷缓释效应(二)
> 平衡/动态表面张力测定:煤基C10~13MADS VS2A1
> 微纳米颗粒三相泡沫体系的溶液特性、界面性能和驱油效果(一)
推荐新闻Info
-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二)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一)
> 典型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起泡剂的界面行为对泡沫性能的影响机制
> 新无氰白铜锡电镀液及电镀方法可降低表面张力,促进镀液对复杂工件的润湿
> 一种耐超高温酸液体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纳米渗吸驱油剂种类、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的能力等机理研究(四)
> 复合驱中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研究
> 化学组成对无碱铝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结论
> 化学组成对无碱铝硼硅OLED基板玻璃表面张力的影响——摘要、实验方法
> 纳米渗吸驱油剂种类、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的能力等机理研究(三)
基于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最佳强化润湿高效驱油体系——实验部分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浏览 526 次 发布时间:2025-04-08
1实验部分
1.1实验试剂
氯化钠、无水氯化钙、六水合氯化镁、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无机盐,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甲亚砜、异丙醇、环己酮、甲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羟乙基磺酸钠,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参数见表1;实验用模拟地层水为实验室室内配制,总矿化度为26 000 mg/L,主要成分见表2;实验用油为由胜利油田某区块脱水原油与煤油按质量比7∶3配制而成。
表1实验用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生产厂家
表2模拟地层水组成
1.2主剂合成
将月桂酸二乙醇酰胺、浓硫酸、羟乙基磺酸钠、二甲亚砜按一定比例加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160℃,反应20 h,得到粗产品。加入氢氧化钠调节体系pH至中性,旋蒸除去溶剂二甲亚砜和少量水,过滤除去未反应的羟乙基磺酸钠和中和产物硫酸钠,再以异丙醇洗涤至冲洗液无色。经旋蒸除去异丙醇得到深棕色黏稠液体,以超纯水溶解后,加入环己酮萃取除去未反应的月桂酸二乙醇酰胺。经旋蒸除去水,得到淡黄色液体产物。
1.3润湿调控性能
将实验用岩心切成约3 mm厚的圆片,用砂纸将表面打磨平整,浸没于超纯水中超声洗涤2 h,取出后置于90℃烘箱中烘干,得到平整清洁的岩心表面。将预处理完成的岩心浸没于胶质沥青质/甲苯溶液中,密封后置于75℃烘箱中老化沉积48 h。老化完成后将表面取出,以正庚烷溶液冲净黏附不牢的胶质沥青质,然后将油湿表面置于培养皿中,放入75℃烘箱继续老化72 h,得到胶质沥青质沉积好的亲油表面。将亲油表面分别浸没于强化润湿体系及超低界面张力体系溶液中,并加入模拟地层水对照组,借助接触角测量仪(JC2000D)分别测定待处理表面在75℃下处理0 h、12 h、24 h后的水下油滴接触角。
1.4油膜剥离性能
取新开封的石英玻璃片,按第1.3节中的方法将表面在玻璃片上实现胶质沥青质沉积改性,构建亲油玻璃表面。在亲油玻璃表面上均匀涂敷一层原油,在75℃烘箱中水平放置老化7天,制备表面黏附油膜。将老化好的油膜置于培养皿中,缓慢倾倒注入3种体系溶液后,水平放于75℃烘箱中,隔一段时间对油膜进行拍照,记录各体系不同时间的油膜剥离情况。使用图形处理软件Image J处理并计算剩余油膜面积随时间的变化。
1.5驱油性能
通过岩心动态驱替实验评价体系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装置见图1。采用不间断驱油的方式,以0.3 mL/min的注入流量驱油。分别考查模拟地层水、HLDEA+NPES体系和超低界面张力体系的驱油性能。实验用岩心物性参数见表3。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图1岩心动态驱替装置图
1—柱塞泵;2—阀门;3—压力表;4—中间容器;5—岩心夹持器;6—烘箱;7—手摇围压泵;8—量筒。
表3实验用岩心物性参数
1)将岩心洗净烘干,使用模拟油(原油与煤油质量比为7∶3)抽真空饱和岩心24 h。
2)将饱和好的岩心放入75℃烘箱老化7天。
3)取出岩心,称量后放于岩心夹持器中,组装驱替装置,设定注入流量为0.3 mL/min,完整注入3倍孔隙体积(PV)的驱替流体,收集采出液,计算驱替采收率。